其他

人大使者 | 回到家乡,与你有约

2017-04-06 学工社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

星光熠熠中,他乡的明月照进了故乡的梦。完成对梦想的追求,让故乡成为有梦的地方,让人大成为梦的殿堂。种子终会破土而出,每一片叶子都会记得人大使者们的贡献!

使

在人大,有这样一个群体,他们被授予“人大使者”的称号,每逢假期,他们便以学校使者的身份回到各自的家乡,开展主题性勤工助学活动,在服务家乡、宣传母校的同时,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调研活动。如果要问及此间的情由,他们便会告诉你:“因为那是我们的家,是我们深深眷恋着的故乡。”

2017年寒假,第20期“人大使者家乡行”活动圆满举办。本期家乡行活动的主题是“宣讲、家访、调研”。活动中,小使者们或回到母校,给师弟师妹带去建议和鼓励;或拜访新生,给困难家庭带去温暖与问候;或开展社会调研,承担起“国民表率,社会栋梁”的重任。本期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寒假人大使者家乡行的活动现场,感受小使者们的风采。


本期活动盘点

本期活动共有279名小使者圆满完成“人大使者家乡行”项目,包括122名个人和62个团队。其中,237名同学在189所高中举办招生宣讲会259场,足迹遍布27个省份、直辖市和自治区;28名同学面向2016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家访活动;14名同学完成调研活动。

为了表彰大家的辛勤劳动,本期活动还评选出个人一等奖6名,二等奖12名,三等奖24名;团队一等奖5组,二等奖8组,三等奖12组。(获奖、完成名单可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)

活动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了实时推广,一共发布微信推送94条,微博191条,平台总阅读量达10万余次。在发布的图文消息当中,不仅有官方推送的活动情况汇总,还有来自小使者们的积极投稿。形式丰富,内容涵盖了中学生活追忆、活动感想、活动现场报道等诸多方面。


 使者风采—宣讲篇

冬日的严寒丝毫没有冲淡人大使者们的宣讲热情。宣讲前的积极沟通与内容设计,不论是设置答疑摊位,还是分发宣传册,都为宣讲会做了极好的铺垫;宣讲中的真诚对话与全面讲解,不仅介绍了招生政策、校园风貌,为同学们高中学习生活的疑问做出解答。相信很多小同学听完宣讲,心中都已经埋下了“人大梦”的种子。

1

序曲

在宣讲前夕,小使者们纷纷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,设计了极具吸引力的海报、视频等宣传材料。设计中不仅饱含了对母校,对老师的思念,也仿佛在对他们说:看,这是我在大学的成长!

(小使者们自主设计的海报和宣讲纪念品)


2

掠影

宣讲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招生政策和学校面貌的宣传,更是对中学和大学学习生活经验的分享。回忆自己逐梦的道路,满是酸甜苦辣;如今与学弟学妹们分享,又多了一分使命感。那一刻,我们都是故乡的星辰,点缀了他乡的夜空。

理学院董宏烨同学在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

再回母校,再走一遍我这来时的路

天气正好,你们正好

我在人大等你们

愿诸君至诚至真,前程似锦


环境学院孙震同学在青州一中

我们不是宣讲,我们只是为你们介绍

这半年,我们离开青州一中的日子


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添、劳动人事学院况宇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

宣讲结束后,你们的努力还要继续

我在人大等你来


国际关系学院王丽同学在黄岛区第二中学

许久未见的母校还是如此美丽,

素未谋面的师弟师妹如此有活力。

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

回到自己成长了三年的地方,

鼓励他们来到人大与我们相遇,

倍感荣幸!

我期待与你们,相逢人大!


法学院江凌同学在延边一中

让我们相约人大,遇见更好的彼此。


3

余韵

宣讲结束后,很多人大使者们通过微信、QQ等网络方式与师弟师妹们保持着联系,成为了能够为他们解疑答惑的好朋友。

正如法学院江陵同学在感想中写道:“为他们排忧解难,为高中生活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。正如当年的我们,在东山脚下,晨曦之时挥热血,而今带着已经完成的梦想,从寒冷的北国归来,让年轻的学子们也如当年的我们一样,没有遗憾。”


使者风采—家访篇

家访是家乡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学校的问候、学生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告诉学生家长,听取家长对学生成长、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,对家庭、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。在本期活动中,共有28名使者圆满完成对2016级新同学的家访。

新闻学院胡磊回到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:我一直认为家访活动的开展,一方面可以将学校的问候传达给家长,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家长;另一方面将我校的奖励资助政策详细地介绍给家长,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,体现了我校的人本主义,让家长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大学真切地关心每一位同学的成长。同时借此机会也能够锻炼我们小使者的交流、交际能力,感受家访对象家庭的温暖。


社会与人口学院田冰回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实验林场六队:在帮助同学解决他们对于学校的疑惑的同时,也加深了自己对于学校的了解。原本对于学校各种资助政策还有点模糊,因为要为学生讲解而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,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,获得了帮助他人的乐趣,还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到了人大的各项政策。所以学校以后开展此类活动时,我们也会积极参与,去向更多的人宣传和了解中国人民大学。


外国语学院张燕宁回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:家访给了我们一次相识的机会,一次了解别人的机会,一次传达暖意的机会,坐着火车来家访,我忘不了在火车上的担忧与纠结,因为那让我觉得愧疚,要善于发现美,更要善于创造美。只愿人人善良,为这片我们共同生存的土地增添一份又一份美好。也愿以后的路,有梦想的人,能够越走越远。


使者风采—调研篇

除了宣讲与家访之外,人大使者家乡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,那就是调研。本次活动鼓励同学们围绕“长江三角洲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”或依托“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”针对自身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研,共有14名同学顺利完成调研任务。

“撒叶儿嗬”的传承与保护必须引起群众和政府的重视,唯有对传统文化秉持积极的态度,才能振奋民族精神,增强民族凝聚力,维护民族团结,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源泉。虽然如今“撒叶儿嗬”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,但是基于当地人对于“撒叶儿嗬”文化的热情,未来这种民间舞蹈仍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,甚至可能会探索出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。

——摘自《土家族“撒叶儿嗬”之内涵、渊源及传承现状研究——基于对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的调研》,历史学院2014级刘芳、新闻学院2015级孙嘉悦


中小城市是现阶段更适合“半城市化” 人口发展的平台, 中小城市现阶段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去促进自身的城市化发展——适合自身发展的才是最好的。 以如皋市为代表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城市, 经过近年城市化的发展, 在促进就业、 科技创新、 社会保障、 精神文明建设多方面取得了巨大飞跃, 那里有和新移民更加配套的发展模式和平台, 也有更加包容新移民的氛围, 不失原有心志, 又加以新的追求, 从“双重缺席” 变为逐渐能够自由行走在城乡两种文化间, 并融会贯通, 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彩文化: 人们同城市一起进步, 一起城市化。

——摘自《长三角中小城市的崛起:半城市化人口“双重缺席”病症的良药——以江苏省如皋市为例》,中法学院2013级陈蔻


江村的农业发展一直处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,没有一成不变的农业格局。从靠天吃饭,到蚕丝业崛起,到水产养殖业的萌发蓬勃,其驱动因素都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外在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动。费孝通在《乡土中国》中也指出,中国广袤的乡村,其整体格局是稳定的,其变化是缓慢的,但这并不代表乡村的变革是停滞的。江村一方面通过自己在农业生产形式上的转型,调整着自己的农业生产结构 ,使其能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,另一方面,将符合乡村情况的工业嵌入乡村,也不失为一种继续为乡村创造发展机遇和动力的举措。

——摘自《重新发现江村》,新闻学院2016级葛书润、中法学院2016级姚旭东

回到母校那一刻的感慨和怀念,家访途中的想象与期待,调研路上的艰辛与感动……相信通过这样一场活动,能让更多的人更加真实的了解人大,憧憬人大,带给他们斗志与希望,向社会传递人大人实事求是的精神!


出品:学生工作通讯社

文字:宋悦 李胜红 赵欣宇 唐秋楠 王玉迪

美编:曾茂霞

预览图:官濛濛


点击阅读原文查看“获奖、完成名单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